吲哚菁绿(ICG)分子荧光影像是指使用ICG作为造影剂的荧光影像,在手术中用于侦测、显示、导航外科肿瘤切除的新型术中荧光成像技术。
作为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通过实现细胞功能水平的精准荧光成像,在提高手术精准性、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复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肝脏肿瘤的外科诊疗提供了新的策略与手段。
术中超声已应用于胆、肝、胰、肾、心脏等手术中,有利于术中了解器官血流动力学变化、肿瘤病灶位置等,具有定位准确,操作方便等特点,有助于判断和确定切除范围。
术中超声联合吲哚菁绿(ICG)荧光导航技术在腹腔镜肝脏肿瘤切除术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发现微小肝脏肿瘤及难以鉴别的卫星病灶,对其进行精确定位,实时监控切缘,提高了肝癌手术的精准度及安全性。
吲哚菁绿荧光染色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染色方式大致可分为正向染色法与反向染色法:
正向染色法:通过术中解剖或术中超声等手段辨别预切除肝段的门静脉分支,使用细针穿刺并注入ICG溶液行预切除肝段或肝叶的荧光显影。正向染色法难度较高,但荧光显影信号更为明显。正染成功后,在显示器可见目标半肝或肝段缓慢染色,保留的肝脏部分不显色。正显法染色后目标区域染色荧光信号明显,边缘清晰。
术中超声联合荧光正染:
S2段切除:超声引导门静脉穿刺ICG正染成功率高,且省时。
S3段切除:术中超声引导门静脉穿刺正染法也较易实施,染色成功后根据染色界线进行切除。
S5段切除:对于熟练掌握门静脉穿刺技术的术者,可采用门静脉穿刺正染法。切除过程根据荧光边界沿S5段与S4段交界由头侧向足侧离断,逐一结扎离断肝中静脉的S5段属支,再沿S5段与S6段和S5段与S8段间的染色界面离断肝实质,进而完整切除。
S6段切除:S6段位于右后叶下段,走行较为复杂,可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较为容易的负染法或采用术中超声引导门静脉穿刺正染法。
S7段切除:术中超声引导门静脉穿刺时,采用正染法成功率高。病人可采取左侧卧位以获得更大操作空间,术中超声定位染色成功后根据荧光影像界线用电凝钩拟定切除线,由浅至深侧离断肝实质。
ICG荧光造影对于肝细胞癌微小病灶的定位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建议在肝细胞癌病灶较小、位置较浅时使用ICG荧光技术辅助;位置较深时,可联合应用术中超声或在预判位置劈开肝实质寻找显影的肿瘤。
术中超声可发现部分微小播散肝癌病灶,尤其位于深部肝实质内,但对于肝脏表面病灶,敏感性不强。而ICG显像可有效弥补这一缺点,其可发现肝脏表浅病灶,联合术中超声使得肝脏病灶的检出更容易。
对于位于肝实质深病灶,术中超声定位后,分离表面肝实质,使得病灶在荧光下显影暴露,明确肿瘤供血血管及周围重要血管,从而指引术中及时调整肝切面,精准切除,确保切缘阴性,避免血管、胆管意外损伤,减少肿瘤残存,同时保留更多正常的肝实质(尤其合并肝硬化背景下),避免迷失肿瘤切除方向所致的盲目扩大肝切除。
在腹腔镜肝转移癌切除术中,ICG荧光显像联合术中超声在检测<3mm的病灶方面明显优于术前CT或术中超声,并且有数据显示,ICG荧光显影可检测发现小至2mm的病灶,甚至部分1mm病灶也可发现。
将腹腔镜超声与荧光导航系统联合应用于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中,二者可以优势互补,联合定位肝脏肿瘤位置、切缘及血管走形,避免肿瘤漏诊且尽可能地减少术中不必要的损伤;切除过程中荧光导航系统实时导航,根据导航情况修正预切线,保证切缘阴性的,同时对于因严重肝硬化无法行解剖性肝切除患者可以尽可能地保留正常肝脏组织,从而使患者取得更好地预后。
腹腔镜下的荧光导航联合术中超声技术的应用对于肝脏肿瘤的定位、精准切除及保证切缘阴性有重要临床价值。
刘允怡,方驰华,王晓颖等.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诊断原发性肝癌与术中导航操作诊疗规范(2021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1,41(09):1002-1013+1032.DOI: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1.09.04.
张新龙,刘杰.荧光导航系统联合术中超声在精准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肝胆胰外科杂志,2020,32(06):351-354.
吲哚菁绿荧光染色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的专家共识[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9,24(05):388-394.DOI:10.13499/j.cnki.fqjwkzz.2019.05.388.
企业动态
地 址: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阳光社区松白路1002号百旺信工业园9栋405
电 话:(86)0755-86392506
售后热线:(86)0755-86392657
邮 箱:sales@sonolepu.com
©2017 深圳中科乐普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23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