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超声对肠套叠的诊治意义
来源: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2-05-27 | 2304 次浏览 | 分享到:

    急性肠套叠是比较常见的小儿外科急腹症,为某段肠管凹陷入其远段的肠管,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本病多见于18个月以内,其中80%集中在3~10个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约95%的小儿肠套叠属于原发性,原发性肠套叠可能与婴儿时期系膜过长、活动度大等因素有关,其诱发因素有很多,可能与肠道病毒感染、肠蠕动紊乱、肠道痉挛、便秘、腹泻、饮食结构改变及肥胖有关。

    急性肠套叠发病迅速,对幼儿危害极大,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幼儿肠坏死、穿孔,严重者可以引起腹膜炎症、中毒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如能早期诊断,在发病48h内灌肠整复成功率高,故早期诊断小儿肠套叠至关重要。


超声诊断肠套叠效果优异

    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准确率高,具有典型特征,是临床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肠套叠临床诊断标准根据《儿科学》第七版临床诊断标准:患儿有急性腹痛、腹胀、呕吐、阵发性哭闹不安、果酱样便血等症状;腹部检查可触及稍活动的肿块;超声检查于腹腔内可探及异常回声包块,包块长轴切面显示“套筒征”,短轴切面显示“同心圆征”或“靶环征”等超声影像学表现。

肠套叠影像图

A.套叠肠管横断呈“同心圆征”,其中系膜脂肪回声稍强;

B.纵断呈“套筒征”

    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表现有特异性,对临床诊断早期小儿急性肠套叠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准确率高,方便快捷,可以作为肠套叠首选影像诊断手段及复位后随诊观察的指标。

    彩色多普勒超声因方便灵活,能及时显示水肿肠壁的血流情况,CDFI及脉冲多普勒所显示的水肿肠壁血流信号丰富程度可以反映小儿急腹症的病变程度。


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治疗方法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以往小儿外科对此的传统治疗方法多为手术治疗,创伤大、风险大、并发症高、死亡率高。后较为推崇比较先进的X射线下充气灌肠复位,然随着时代发展及技术革新,出现了治疗效果更为优异的方法:超声下盐水灌肠复位技术。

    该技术治疗小儿肠套叠具有诊断准确、复位率高、避免放射线损害、图像清晰、使用安全、简便易推广等优点。

    研究表明,超声下引导的盐水灌肠复位术影像清晰,利于发现肠管畸形、息肉等病变;压力温和,无痛苦,肠穿孔发生概率低;温热的盐水对肠腔缺血、炎症反应起到理疗作用,减少毒素的吸收,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等优点。

专利技术